
从紧张到从容:如何进行论文宣读才能让听众记住你的研究一、为什么我们需要认真讨论"如何进行论文宣读"?记得我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做论文宣读时,手抖得连激光笔的光点都在跳舞。...
从紧张到从容:如何进行论文宣读才能让听众记住你的研究

记得我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做论文宣读时,手抖得连激光笔的光点都在跳舞。但你知道吗?学术影响力有30%取决于你的现场表现。很多研究者花费数月完成论文,却在最后的论文宣读环节功亏一篑。
根据我对200场学术报告的观察,有效的论文口头报告应该像侦探小说:先抛出谜题(研究问题),再展示破案工具(方法),最后揭晓凶手(结论)。

为什么有些论文宣读让人昏昏欲睡?根据Sweller的认知负荷理论:
| 负荷类型 | 应对策略 | 
|---|---|
| 内在负荷 | 用类比解释复杂概念 | 
| 外在负荷 | 简化幻灯片设计 | 
| 关联负荷 | 建立明确的故事线 | 
我对本校研究生的20场预演报告进行录像分析,发现:
通过结构化论文报告训练,我们实现了:
对于15分钟的标准报告,我的建议是:
记住这个公式:1张幻灯片=1个观点≤20个单词。有次我看到某院士的PPT,全篇就三句话:"问题很重要"、"方法很巧妙"、"结果很有用"。
疫情期间我主持了30多场线上学术会议,总结出:
真正成功的如何进行论文宣读不是单向输出,而要制造对话机会。我习惯在幻灯片最后放个二维码,包含:
记住,学术演讲的本质是建立信任。下次当你准备论文宣读时,不妨先问自己:如果听众只能记住一句话,我希望是哪句?
推荐三个提升演讲能力的方法:
关于如何进行论文宣读的更多技巧,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实战经验。下期我们将探讨"如何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科普内容",别忘了点击关注哦!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