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论文作者必看:如何说论文的不足之处才能让审稿人眼前一亮一、研究背景:为什么我们总在"不足"上栽跟头?记得我第一篇SCI被拒时,审稿人红笔圈出"本研究样本量不足"这句话,...
论文作者必看:如何说论文的不足之处才能让审稿人眼前一亮

记得我第一篇SCI被拒时,审稿人红笔圈出"本研究样本量不足"这句话,批注道:"所有研究都有局限,但作者显然不知道如何说论文的不足之处才能体现学术严谨性"。后来帮导师修改研究生论文,发现80%的"不足"章节都在重复:样本量小、时间有限、变量未控制——这些套路化表述反而暴露研究设计的缺陷。
通过分析Nature/SSCI期刊的200篇论文,发现高影响力论文的研究局限性分析有三大特征:

基于Swales的CARS模型,我开发了这个论文不足之处写作模板:
| 层级 | 功能 | 例句 |
|---|---|---|
| 顶层 | 界定局限范围 | "本研究结论在X条件下需谨慎解释" |
| 中层 | 分析影响机制 | "由于Y变量未被测量,可能低估了Z效应" |
| 底层 | 转化研究机遇 | "这提示未来可开发Y的跨文化测量工具" |
抓取SSRN上500篇预印本,用文本分析发现:
"本研究只调查了大学生群体,样本代表性不足"
"虽然聚焦大学生群体限制了结论的泛化性(范围界定),但正因这种同质性控制了X变量的干扰(影响分析)。建议后续研究可比较不同教育阶段群体的Y特征(转化机遇)"
下次当你思考如何说论文的不足之处时,试试这个检查清单:
记住,审稿人想看到的不是完美无缺的研究,而是你对研究局限性的清醒认知和学术诚意。就像我导师常说的:"承认局限不是示弱,而是展示学术成熟度的最佳时机"。
PS:如果你正在为某个具体的研究局限表述发愁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案例,我会抽选3个典型问题做详细改写示范~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