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论文教程 > 不知道从何下笔?我来告诉你论文中的研究现状怎么写 >

不知道从何下笔?我来告诉你论文中的研究现状怎么写

不知道从何下笔?我来告诉你论文中的研究现状怎么写

不知道从何下笔?我来告诉你论文中的研究现状怎么写你好啊,朋友!是不是又对着电脑屏幕,为“研究现状”这部分抓耳挠腮了?我太懂这种感觉了。作为过来人,我写过也帮别人改过无数...

不知道从何下笔?我来告诉你论文中的研究现状怎么写

不知道从何下笔?我来告诉你论文中的研究现状怎么写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你好啊,朋友!是不是又对着电脑屏幕,为“研究现状”这部分抓耳挠腮了?我太懂这种感觉了。作为过来人,我写过也帮别人改过无数篇论文,深知“研究现状”是很多人的拦路虎——写得太简单像在凑字数,写得太复杂又偏离主题。别担心,今天我们就像朋友聊天一样,彻底搞懂论文中的研究现状怎么写,我会把我压箱底的技巧和模板都分享给你。


一、研究背景:为什么“研究现状”如此重要?

我们先别急着想“怎么写”,而是先想“为什么写”。你想想,评审老师拿到你的论文,第一眼想看什么?无非是:
1. 这个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?
2. 这个学生了不了解这个领域?
而研究现状,正是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关键。它不是你简单的文献堆砌,而是你向学术界展示的“学术地图”,证明你知道这个领域谁在做什么、做到了什么程度、还有哪些空白。这部分写好了,你论文的“第一印象”就成功了八成。

不知道从何下笔?我来告诉你论文中的研究现状怎么写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二、文献综述:不只是罗列,更是对话与批判

很多同学把文献综述写成“张三(2020)研究了A,李四(2021)研究了B……”。这是大忌!真正的文献综述,是让你和前人进行一场深度的学术对话。


(一)如何高效梳理文献?

我常用的方法是“主题式分类法”,而不是“作者罗列法”。具体操作如下:

  • 第一步:广撒网——利用知网、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,用关键词大量检索。
  • 第二步:建文件夹——根据你的研究主题,建立几个子文件夹。比如,研究“在线教育效果”,你可以建“理论基础类”、“影响因素类”、“实证研究类”、“研究方法类”。
  • 第三步:精读与归类——把下载的文献分别放进对应的文件夹,并做好笔记,提炼核心观点、研究方法和结论。

这样做,你的文献综述结构自然就清晰了。


(二)批判性思维的融入

这是高分论文的秘诀!你不能只说别人做了什么,还要评价其贡献与局限。比如:

  • “王五的研究首次将XX理论应用于该领域,具有开创性,但其样本量较小,结论的普适性有待商榷。”
  • “多数研究集中于宏观层面,对微观机制,尤其是XX中介效应的探讨尚属空白。”

看,这样写,你就从被动的“复读机”变成了主动的“评论家”。


三、研究问题:从文献缺口中找到你的立足点

当你完成批判性综述,你的研究问题自然就浮出水面了。研究现状的最终目的,就是有理有据地引出你的研究问题。你可以这样衔接:
“综上所述,现有研究在XX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,但在XX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(具体指出1-2个核心缺口)。因此,本研究旨在探讨:……”

这就是你论文的“灵魂”,也是解决论文中的研究现状怎么写这个问题的核心目标——找到你的研究价值。


四、理论框架:为你的研究搭建“骨架”

理论框架不是每个学科都必须,但如果有,它会让你论文的档次瞬间提升。它就像是建筑的钢结构,让你的研究稳稳立住。如何构建?
很简单:从你综述的文献中,找出最相关、最核心的1-2个理论,说明你为什么选择它们,以及它们如何支撑你的研究假设或分析维度。


五、研究方法与数据:告诉读者你的“工具箱”

在研究现状部分,你也可以简要评述已有研究的主要方法,并顺势引出你的方法创新之处。例如:
“过往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,难以深入探究过程性机制。因此,本研究将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,以期获得更全面的发现。”


六、一个实用的写作模板

说了这么多,给你一个可以直接套用的模板吧:

第一部分:引言

简要说明研究主题的重要性,并指出系统梳理该领域现状的必要性。

第二部分:主题一(如:核心理论的发展)

综述该主题下的代表性文献,按时间或逻辑顺序组织,并指出其演进脉络。

第三部分:主题二(如:主要研究发现与争议)

总结已有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,并重点分析存在的分歧或争议点。

第四部分:研究缺口与本文定位

基于以上综述,明确指出现有研究的空白或不足,从而清晰地引出你的研究问题和方法。

这个模板能帮你有效组织思路,避免写成“流水账”。


七、容易被忽略的小技巧

最后,分享几个“小心机”,能让你的研究现状更出彩:

  1. 使用文献管理软件:如Zotero、EndNote。它们不仅能帮你格式化参考文献,更能帮你建立个人文献库,高效管理笔记。
  2. 善用综述性文章

    在开始你的文献搜索时,先找几篇高质量的综述文章(Review Article)。它们已经帮你梳理了某个领域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进展,是快速入门的捷径。


    (二)如何让文献综述“活”起来?

    记住,你的目标是讲一个“故事”。这个故事的情节是: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如何一步步深化的?其中有哪些激烈的辩论?目前走到了哪一步?下一步(也就是你的研究)该往哪里走?用这种叙事的角度去写,你的文章会更有吸引力。


    三、从“研究缺口”到“你的研究问题”

    这是整个“研究现状”部分的点睛之笔。你不能只说“以前的研究有不足”,你要非常具体、有说服力地指出:

    • 类型一:证据空白:某个理论尚未在某个特定群体/情境下得到检验。例如:“现有关于XX理论的研究多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,其在中国文化情境下的适用性有待验证。”
    • 类型二:方法空白:现有研究的方法存在局限,你可以用新方法解决。例如:“前人大多使用横断面数据,无法推断因果关系,本研究将采用纵向追踪设计……”
    • 类型三:理论空白:不同理论观点存在冲突,你的研究可以调和或验证。例如:“A理论认为X导致Y,而B理论认为Z才是关键变量,本研究将整合两个视角,探讨其交互作用。”

    清晰地指出缺口,你的研究问题就呼之欲出了,这也正是论文中的研究现状怎么写这一难题的终极答案——为你的研究铺平道路


    四、理论框架:你的研究“透镜”

    理论框架是你分析问题的“眼镜”。你选择什么样的理论,就意味着你会从什么角度去解读你的数据。这部分写作的关键是:

    1. 定义核心概念:清晰界定你研究中的关键变量或概念。
    2. 阐述理论关系:说明这些概念之间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(可附图或模型图)。
    3. 说明选择理由:解释为什么这个理论框架最适合你的研究。

    五、研究方法与数据:你的“施工图”

    在研究现状的结尾,可以顺势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方法,使其与文献批判相呼应。比如:“鉴于量化研究的不足,本研究将采用深度访谈的质性方法,深入挖掘XX的内心体验。”这能让读者提前预期到你研究的合理性。


    六、结果与讨论:如何预判和规划

    虽然“结果与讨论”是后话,但在写研究现状时,你心里要对可能的结果有预判。你的讨论部分,核心就是将你的发现与综述过的文献进行第二次“对话”:
    你的结果是支持了张三的理论,还是挑战了李四的结论?为什么?这能显著提升你讨论部分的深度。


    七、结论与启示:回扣“研究现状”

    在论文的结论部分,一定要回扣到你的研究现状。说明你的研究如何填补了之前指出的空白,对现有理论或实践做出了何种贡献。首尾呼应,形成完整的逻辑闭环。


    八、局限与未来研究:展现你的学术严谨性

    主动指出你研究的局限性(如样本范围、方法限制等),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。这不仅不是减分项,反而是你思维成熟、态度严谨的体现。


    给你的行动清单和社交传播小贴士

    好了,理论说了这么多,我们来点实在的:

    阶段核心任务工具/技巧
    准备期广泛搜索,主题分类Zotero/EndNote,思维导图(XMind)
    写作期按主题撰写,批判分析套用上述模板,多用连接词(然而,尽管如此,值得注意的是)
    修改期检查逻辑,精炼语言朗读出来检查语感,请同学或导师审阅

    关于学术传播:当你写完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后,别让它沉睡在数据库里。你可以:
    1. 将核心观点提炼成通俗易懂的短文,发表在学术社交媒体(如ResearchGate, 学术朋友圈)。
    2. 制作一张简洁的论文核心思路图(信息图),更容易被理解和传播。
    3. 参加线上或线下的学术会议,分享你的研究发现。


    希望这篇“倾囊相授”的分享,能彻底解决你对论文中的研究现状怎么写的困惑。记住,它不是一个负担,而是你展示学术能力的最佳舞台。放手去写,你一定能行!如果还有具体问题,欢迎随时交流。

    你可能想看:

发表评论